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ord(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ord版)
材料与模型制作课程设计
1、设计题目为机械传动装置、简单的机械或机构设计。设计题目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设计工作量的最低要求应相当于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每个学生至少应完成:部件装配图1张,零件工作图1张,设计说明书1份。
2、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三维设计、二维设计、基础素描、色彩、设计工学、模型造作、概念车设计、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
3、本课程设计是在《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利用结构化方法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4、这里不仅是学生们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课堂,更是他们实践和探索艺术前沿的基地。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各种设计实践,如雕刻、屏幕印刷品制作、摄影、材料与模型制作,以及纺织品设计等工作室,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领域动态。
帮忙给个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减速器的设计)。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
第二组第三个数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1) 工作条件:使用年限10年,每年按300天计算,两班制工作,载荷平稳。(2) 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F=3KN;带速V=2m/s;滚筒直径D=250mm。
课程设计是考察学生全面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根据学院的教学环节,在2006年6月12日-2006年6月30日为期三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本次是设计一个蜗轮蜗杆减速器,减速器是用于电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
首先,转速1850/(320*14)=84/s=110rpm/min,三相交流电机,4极转速按1400rpm/min,速比为1400/110=17:1 其次,扭矩:3200*0.16/0.94=547 N.M 功率:547*110/9550=3KW,实际上没有3KW电机,用5KW的。
求齿轮传动比:需要知道滚筒直径,根据线速度V得到滚筒转速,选电机转速通常采用1440转的电机。电机与滚筒的转速比,就是齿轮的传动比。求电机功率:由负荷作用力F和滚筒直径得到负荷转矩,再由齿轮传动比和传动效率得到电机的驱动扭矩,根据电机的转速和扭矩求得电机功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里轴的设计
机械设计中轴的配合,即轴及孔的直径尺寸有优先系列,也就是标准直径,与标准相对应的有轴承、轴挡及孔档等标准件,如轴径计算值为18,应该选20,因为125为标准直径值。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请问楼主急不急呢。
高速轴设计:- 材料:选用45号钢调质处理。- 各轴段直径的确定:根据课本第230页式14-2得。- 校核该轴和轴承:计算作用力、力矩和危险截面的当量弯矩。- 轴承寿命校核:轴承寿命可由式进行校核。- 弯矩及轴的受力分析图如下。
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一】 透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xx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最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透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加强工程教育,引入工程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在新的教学大纲中规定每章内容都要引入典型的与课程有关的工程实例,并增加了机械创新设计方法的内容。在授课中要以大工程为背景,以工程为主线,着力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工程教育、自然科学教育融合在一起。
课程设计通常包括前期的方案设计、中期的实施过程以及后期的总结报告。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需要明确项目目标,选定设计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中期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具体的操作,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在总结报告阶段,学生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
机械制图课程与CAD技术课程的压缩式合二为一导致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都不扎实。受此影响,CAD实训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强,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cad实训 报告 范文 ,仅供参考。
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内容提要如下:总说明:提供了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建筑设计部分:民用房屋建筑设计:涵盖功能布局、空间设计和美学考虑,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和设计能力。
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部分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录机械基础类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原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参考学时范围:110一130学时,含课程设计课内学时30学时左右)此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教育,包括零件设计、系统设计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学生能够理解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考虑因素,并学会如何应用机械原理与设计原则进行创新性设计。
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部分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录中的力学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门:理论力学:参考学时范围有多种,分别为100110学时、7080学时和5060学时,可能根据不同专业和学校的培养方案有所调整。材料力学:同样有多种学时安排,包括100110学时、8090学时和5060学时,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电路课程是电工类课程中的重头戏,通常需要130至160学时的学习时间,旨在深入讲解电路理论与实际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涉及70至80学时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它们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部分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录中的电工类课程包括以下几项:电路分析基础:涵盖90至120学时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技巧。信号与系统:通过90至100学时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以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工科本科的基础课程,其参考学时范围在190至210学时之间。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论与实践应用,掌握微积分、多元函数等核心概念的平台。线性代数课程的参考学时范围为32至36学时,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等基本概念,培养其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部分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录化学类课程 普通化学,参考学时范围为70-80学时。无机化学,参考学时范围为120一130学时。分析化学,参考学时范围约为110学时左右。有机化学,第一门参考学时范围为130一140学时。有机化学,第二门参考学时范围为70一80学时。